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老年健康

夏 季 养 生

  • 时间:2009年8月21日
  • 浏览次数:5245

  

         古人云:“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老人最感不好过的季节。按照中医的观点,夏季人体气温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此时,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往往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西医学同样也认为夏季酷暑时由于人们容易损耗大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导致体内活性氧、酰基、过量氨等有毒物质增多,很容易出现身体失眠、烦燥、食欲不佳、乏力、头晕脑胀和抵抗力下降。因此,如何平安地度过盛夏就成为了中老年朋友关心的话题,下面就此提出几点浅见:
第一,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夏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这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
   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的朋友不适合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但切不可午睡时间过长。
第三,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摄入。
  盛夏时节暑湿重,易发生湿热症,故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暴饮暴食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突发性疾病。高血压者应注意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5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如西瓜性味甘、寒,西瓜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的功效。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饮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有条件者可多喝如绿豆汤、百合汤、莲子粥、酸梅汤等饮料,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及增进食欲。以上食物有利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现代医学认为,苦味食品含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甙类、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除烦、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颇合夏季人体所需。正所谓“十苦九补”,如宋代诗人黄庭坚在《苦芦赋》中所说:“夏日小苦反成味。”夏季虽然宜用清补,饮食宜清凉素洁,但仍需注意不要过食生冷食品,也不要过多地喝冷饮或多食冰淇淋之类的食品,以免伤及脾胃。

内科  丁瑞接